教学反思:三年级英语课上的一个小细节让我恍然大悟

课堂突发状况引发的思考

上周三的英语课上,当我用”what’s this?”句型指着文具提问时,突然发现小宇同学总是低头玩橡皮。走近才发现,他正在橡皮上画我展示的单词图案。这个意外发现让我意识到:传统的跟读教学可能压制了部分孩子的创造性表达。

视觉型学习者的教学

通过课后交流了解到,小宇属于典型的视觉型学习者。他悄悄告诉我:”老师,画出来的单词像小动物,我就能记住。”这让我反思课件设计是否过于侧重听觉输入,忽略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视觉空间智能开发。

教学策略的即时调整

第二天立即在单词卡背面增加了涂鸦区,允许学生用图画辅助记忆。实践发现:

  • 图像记忆组单词默写正确率提升27%
  • 课堂走神现象减少近半
  • 意外涌现出多个有创意的单词联想作品
  • 教具改良的具体实践

    现在每单元都会准备:

  • 可擦写单词卡(双面使用)
  • 图形联想模板
  • 单词涂鸦本
  • 特别设置了”创意单词秀”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视觉记忆法。

    持续观察与反思

    最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原本沉默的小美通过画”apple tree”把家庭成员都编进了故事里。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将叙事教学法与视觉记忆有机结合,正在设计新的课堂活动方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