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结构化教学的5个术语,90%的家长都不知道

什么是结构化教学

结构化教学(TEACCH)是一种针对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系统化教学方法,通过环境、时间表和视觉提示等元素,帮助孩子建立可预测的学习框架。其核心在于将抽象信息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形式,从而减少焦虑,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术语一:视觉日程表

视觉日程表是结构化教学的核心工具之一,用图片或符号展示每日活动顺序。自闭症儿童往往对语言理解存在困难,但视觉信息能更直观地传递接下来要做什么,从而减少因不确定性引发的情绪问题。用刷牙→早餐→书包的图片链提示早晨流程。

关键术语二:任务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将复杂技能拆解为小步骤,逐步教学。比如洗手可分解为开水龙头→打湿双手→按压洗手液→搓揉→冲洗→关水→擦干。通过反复练习每个步骤,孩子能更清晰地掌握完整动作链。

关键术语三:个体工作系统

个体工作系统通过明确的物理空间划分(如左侧放待完成任务盒,右侧放完成盒)和视觉提示,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在左侧放置3张拼图卡片,孩子完成后将拼图移到右侧,从而理解开始→结束的逻辑。

关键术语四:环境结构化

通过物理环境的有序设计(如固定学习角、减少干扰物)帮助孩子聚焦。比如将教室分为小组活动区个人工作区,并用不同颜色地垫区分功能,让孩子快速适应不同场景的规则。

关键术语五:社会故事

社会故事是用简短文字+图片描述特定社交情境,帮助孩子理解他人感受或社会规则。例如:课间时,同学可能想玩我的玩具。我可以选择分享,或者说稍等一下。这类故事需重复使用,逐步内化为行为指导。

结构化教学在说课中的应用

在小学英语说课中,教师可借鉴结构化教学理念。例如设计视觉单词卡辅助词汇记忆,或用任务阶梯将对话练习分为听录音→跟读→角色扮演三步,确保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