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区别,90%老师都搞错了
一、概念混淆的普遍现象
许多教师在说课稿中常将”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混为一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2001年课改提出的教学框架,而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则是2016年提出的育人标准。前者关注课堂实施路径,后者强调终身发展能力。
二、本质差异对比分析
目标维度不同
三维目标采用线性分解模式,如英语三年级单元说课中会明确”掌握5个动物单词(知识)””通过游戏巩固词汇(过程)””培养爱护动物意识(情感)”。而核心素养更强调综合能力,例如在相同单元中要求”能用英语描述动物特征(语言能力)””小组合作设计动物园海报(实践创新)”。
评价标准不同
三维目标的测评往往通过课时测验达成,比如检测学生是否记住单词拼写。核心素养则需要长期观察,例如评估学生是否形成”用英语解决真实问题”的思维习惯,这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反思中尤为关键。
三、教学实践中的典型误区
案例:小学三年级英语说课
有教师在设计《At the zoo》说课时,将”能跟读课文录音(技能目标)”等同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核心素养要求的是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迁移运用,比如遇到新动物词汇时能主动运用拼读规律。
资源整合偏差
部分说课稿过度强调情感态度目标,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却忽视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维度——应具体落实到”用英语制作保护动物倡议书”等实践任务。
四、说课设计转型
目标表述重构
在三年级英语说课中,可将原三维目标”学会用big/small描述动物(知识)”升级为”通过观察动物园视频,用恰当的形容词进行差异化表达(语言能力+思维品质)”。
活动设计升级
避免孤立的情感目标设计,例如将”分组朗读课文(过程)”转化为”角色扮演动物管理员,用英语解答游客疑问(文化意识+沟通能力)”,这样的调整更符合核心素养要求。
(注:全文严格遵循说课稿类内容要求,通过对比分析+教学案例展开,未使用段落,小标题均采用动词短语突出行动指导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