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化学说课冠军的3个秘诀,90%的老师都不知道

一、用生活化案例打破知识壁垒

获奖说课案例中,教师常以”外卖餐盒降解”、”奶茶pH值测试”等生活场景切入氧化还原、电解质等抽象概念。例如讲解原电池原理时,用水果电池实验替代教材演示,学生参与度提升40%。关键要找到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的”超链接点”。

二、可视化工具让微观世界”活起来”

冠军选手普遍采用动态粒子模型软件(如PhET仿真实验),将电子转移、分子运动等不可见过程三维可视化。某次说课中,教师用AR技术演示晶胞结构旋转拆分,评委反馈”直观程度远超传统挂图”。但需注意技术工具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避免炫技式使用。

三、逆向教学设计颠覆传统流程

不同于”导入-讲授-练习”的线性模式,获奖者多采用”问题情境-探究活动-原理归纳”的逆向路径。有个典型课例:先让学生设计净水方案,再引导发现过滤、吸附等操作背后的胶体性质原理。这种设计使知识留存率提升2倍以上,但要求教师具备极强的课堂把控能力。

常见误区:过度追求形式创新

部分教师盲目增加互动游戏或多媒体元素,反而弱化了学科本质。有位评委特别指出:”用碳酸饮料做实验固然有趣,但若未紧扣电离平衡的核心考点,就是无效创新。”需牢记所有教学设计必须指向课标要求的素养目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