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教学目标的3个关键,90%老师都忽略了
一、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
传统教学目标常聚焦知识点记忆,如学生能背诵课文段落。而核心素养要求将目标升级为学生能分析文本情感并联系生活实际。例如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不应仅设定记住10个动物单词,而应设计为能用英语描述动物特征并小组合作创编故事。
二、目标表述需具可观测性
模糊表述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难以评估。采用通过小组辩论,学生能列举3个支持观点的论据这类具体描述。在《At the zoo》说课中,可设定80%学生能运用It has…句型完成动物卡片互评,通过课堂实录即可验证目标达成度。
三、嵌入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
脱离情境的目标易导致假学习。例如教学反思中常见学生掌握句型但不会应用,根源在于目标未关联真实需求。可调整为在模拟动物园导游活动中,学生能向游客介绍3种动物习性,将语言运用与角色体验深度结合。
四、跨学科素养的隐性渗透
核心素养强调综合能力,教学目标需打破学科壁垒。小学英语课可融入用表格统计同学喜爱的动物(数学素养)讨论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素养)等维度。说课稿中应明确标注这些隐性目标的设计意图。
五、差异化目标的弹性空间
同一班级学生素养基础不同,教学目标需分层。例如设定基础目标认读词汇、提高目标改编对话、拓展目标撰写倡议书。在说课环节需说明如何通过分组任务、弹性作业等策略落实差异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