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结构化教学,90%的家长都忽略了这3个关键点

一、什么是孤独症结构化教学

孤独症结构化教学(TEACCH)是一种基于视觉支持、环境组织和个性化任务设计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孤独症儿童建立规则感和安全感。其核心是通过可预测的流程和清晰的视觉提示,减少孩子的焦虑,提升学习效率。

在说课稿设计中,教师需明确结构化教学的四大要素:物理环境结构化、时间表结构化、任务系统结构化和视觉提示结构化。用颜色区分学习区域、图片时间表代替文字指令,帮助孩子快速理解活动顺序。

二、家长最容易忽视的3个关键点

  • 家庭环境与教学场景脱节
  • 许多家长仅在机构训练时依赖结构化教学,却未将方法迁移到家庭。孩子在学校使用图片时间表,回家后却恢复无序状态。在家庭中设置固定的学习角,用相同视觉工具保持一致性。

  • 过度依赖语言指令
  • 孤独症儿童对语言理解有限,家长常重复口头要求导致孩子困惑。结构化教学强调少说多做,比如用步骤分解图教刷牙,比口头说上下左右更有效。

  • 忽视个体差异的灵活调整
  • 结构化教学不是固定模板。有的孩子需要更多视觉提示,有的则需逐步减少辅助。说课稿中应包含动态评估环节,例如通过观察记录孩子对任务篮(Task Box)的独立完成度,调整难度。

    三、如何将结构化融入说课设计?

    说课目标设定

    避免笼统的提升社交能力,改为可量化的目标,如在5步视觉提示下完成洗手流程。说课稿需明确每个环节的视觉支持形式(如流程图、实物示范)。

    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根据孩子能力划分预备、基础和拓展任务。例如预备阶段用配对图片认识情绪,基础阶段模仿表情,拓展阶段结合情景问答。说课稿中需标注每层任务的切换时机和辅助策略。

    家校协同要点

    说课稿应包含家长指导,比如如何制作家庭任务卡、记录孩子行为数据。可设计家庭任务包,将课堂教具简化后供家长使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