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案例:当语文课遇上科学实验,学生沸腾了

说课背景与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为切入点,结合科学课”动物生长过程”单元,设计跨学科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创设”帮小蝌蚪制作成长档案”的真实情境,同步达成语文阅读理解与科学观察记录的课程目标。

课堂实施亮点

角色扮演点燃课堂

学生分组扮演”小蝌蚪侦察队”,用语文课学习的顺序词(先、然后、接着)描述青蛙变态发育过程。科学教师同步展示活体蝌蚪标本,学生惊呼”原来课文里的变化是真的!”

实验观察记录表创新

设计双学科融合记录表:左侧填写课文描写蝌蚪变化的动词(甩、游、蹬),右侧对应记录实验观察到的真实动作。有学生发现”课文用’甩’字特别准确,我们看到的尾巴真是甩着游的!”

教学难点突破

学科术语的梯度转化

针对”鳃””蹼”等专业词汇,先用科学课标本观察建立直观认知,再回到语文课学习如何用比喻手法描述(如”像小扇子一样的蹼”)。跨学科备课组特别制作了词语转换对照卡。

时间分配的动态调整

原定20分钟的观察环节因学生热情延长至35分钟,及时将”仿写练习”调整为课后延伸任务。保留住探究热情比完成预设环节更重要。

教具开发与运用

研发”双色任务卡”:黄色卡完成课文填空(语文目标),蓝色卡绘制生长流程图(科学目标)。学生可自主选择完成顺序,最后通过磁贴拼接形成完整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