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提升的3个关键点,90%的老师都忽略了
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但很多老师对其理解仍停留在表面。核心素养并非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应注重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的结合。
关键点一: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
传统英语课堂往往聚焦单词记忆和语法规则,而忽略真实语境中的语言运用。以三年级英语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自然习得语言。比如教学Shopping主题时,模拟超市场景,引导学生用英语询价、砍价,既锻炼口语,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点二:跨学科融合激发思维
英语课堂不应孤立存在。将音乐、美术等学科元素融入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与创造力。例如学习动物词汇时,可让学生绘制动物卡片并用英文描述特征;教数字时结合数学游戏,强化逻辑思维。这种融合式学习正是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能力的体现。
关键点三:评价方式决定素养落地
许多教师仍以笔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这恰恰阻碍了素养的培养。采用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成果等过程性数据。比如对三年级学生,可评估其小组合作中的倾听习惯、任务完成时的创新点子等,让评价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反思:英语课堂的实践困境
理念清晰,但实际教学中常遇到课时紧张、学生差异大等问题。曾有教师在教My Family单元时,因赶进度而跳过家庭树制作活动,错失了培养文化理解与表达能力的契机。这提醒我们: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敢于打破常规,优先设计高阶思维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