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核心素养的3个秘诀,90%的教师都忽略了

一、从”知识灌输”转向”情境浸润”

传统课堂常陷入”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模式,而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真实情境的支撑。例如在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中,设计”超市购物”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需运用句型”How much is it?”和数字词汇完成交易。这种沉浸式学习不仅能巩固语言知识,更培养了沟通协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二、让评价成为成长的”脚手架”

许多教师仍过度依赖分数评价,而核心素养需要动态观察。采用”成长档案袋”形式,收录学生完成的项目作品、课堂互动视频等过程性资料。比如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从沉默到主动发言的变化,这种质性评价更能反映批判性思维、自信心等素养的发展轨迹。

三、跨学科融合的”破壁”实践

语文课上分析科普文章的说明方法时,可以同步渗透科学探究精神;数学统计单元可结合”班级运动会的奖牌分布”开展数据分析。某校教师将三年级英语《Food》单元与劳动课结合,学生边学果蔬单词边制作沙拉,既强化了语言运用,又培养了劳动素养,实现了1+1>2的效果。

警惕三大常见误区

部分教师将核心素养简单等同于”搞活动”,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或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缺乏深度思维引导;更有甚者直接套用他人案例,未结合学情调整。例如同样是”植物观察日记”,城市学校可侧重实验记录,农村学校则可挖掘本土作物资源,实现差异化素养培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