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解读,90%的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
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并非单纯的计算能力,而是包含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六大维度。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算得快”,却忽视了这些底层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数感”要求孩子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而不仅是背诵乘法口诀。
课堂实例暴露的常见误区
在某节《分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用纸条折叠表示1/2。超过半数学生机械地对折纸张,却无法解释”为什么对折后两部分相等”。这反映出学生缺乏对分数本质(等分概念)的理解,正是核心素养中”模型思想”的缺失。
家庭辅导中的三个关键点
购物时让孩子计算折扣价,分披萨时讨论分数,将数学与真实场景结合。避免孤立地刷题,重点培养”数学有用”的认知。
当孩子回答”3×4=12″时,追问”你能用小积木摆出来吗?”。鼓励用实物操作、画图等方式验证答案,强化”推理能力”。
学生把”周长”和”面积”混淆时,可通过测量教室地砖等活动对比差异。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试错空间,切忌直接纠正答案。
教师说课设计的核心要点
在设计《长方体的认识》说课时,应突出以下维度:
测评方式的革新方向
某实验小学将”24点游戏”纳入期末测评,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运算符号的能力。这类非标准化的评估方式,更能检测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远比机械的速算测试更有价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