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蹲踞式起跑公开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蹲踞式起跑是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基础内容,主要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和反应速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 知识目标:学生能准确说出蹲踞式起跑的”各就位””预备””跑”三阶段动作要领。
  • 技能目标:80%以上学生能独立完成重心前移、后蹬有力的标准动作。
  •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 二、教学重难点突破策略

    重点在于”预备”姿势的稳定性,要求学生前脚距起跑线一脚半,后膝着地,双手撑地呈弓形。

    难点是起跑时的后蹬发力,常见错误包括臀部抬起过高或蹬地无力。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以下方法:

  • 利用弹力带绑在学生腰间,辅助感受前倾发力角度
  • 在跑道放置标志物,强制规范前脚摆放位置
  • 三、课堂环节设计

  • 趣味导入(5分钟)
  • 播放博尔特奥运会起跑视频,提问:”为什么运动员起跑前要蹲下?”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引入课题。

  • 分层教学(15分钟)
  • 基础组:通过”叠手掌”游戏练习预备姿势,教师逐个纠正膝关节角度
  • 提高组:增加阻力训练,用迷你栏架作为起跑障碍物
  • 错误动作纠正
  • 拍摄学生练习视频投屏,对比标准动作图解,重点分析三类典型错误:

  • 同手同脚起跑
  • 预备时抬头导致重心后仰
  • 起跑后过早直立身体
  • 四、安全注意事项

    在器材准备方面需特别注意:

  • 检查跑道有无碎石颗粒
  • 要求穿防滑运动鞋
  • 分组练习时保持3米以上间隔
  • 体质特殊学生安排到缓冲垫区域练习
  • 五、教学评价设计

    采用三维度评价量表:

  • 自评:学生对照镜子检查肩-臀-踝是否呈直线
  • 互评:小组长记录组员起跑反应时间
  • 师评:使用秒表测量前10米加速成绩,对比基准数据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