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常规》
——备课常规——

一、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1.熟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和《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等教学指导文件,领会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明确水平四各教材“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2.结合季节、学校场地、师资等特点,科学制定学校三年(六个学期)体育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各学期教学内容(含必学、限学、选学)和考核标准(含内容、办法、评分标准)。
3.按《纲要》中的内容标准合理制订学期计划,按“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并于开学初及时上交。
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
1.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和单元计划,上课前需完成课时教学方案设计。教案应包括:课次、课时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包括:练习内容、时间安排、要求、次数、教学方法手段、组织措施与场地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器材、安全预案、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
2.依照《纲要》中的表现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同一教学单元中的各课时目标要有一定的递进性。
3.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其中准备部分约占总时间20%、基本部分约占70%、结束部分约占10%,各部分之间要环环相扣、连贯流畅。
4.体育与健康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负荷和身体练习密度,而且要有合理的节奏。全课练习密度要达到30%~50%,主教材练习密度要达到20%左右。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120次/分~145次/分。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时间。
5.教案设计要围绕课堂教学变革理念,适度运用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教学完成后要及时撰写教学反思,总结优点与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改进课堂教学。
三、其他
1.体育教学研究以校为本,积极参与教研组集体备课、校内研讨课和各级教研培训活动,并有记录。
2.体育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专题、教学总结、教学论文、课题、教学案例等并提倡在组内进行交流或提炼成果参加各类评比活动。

——上课常规——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按课时计划提前合理布置场地、器材并进行安全检查,提倡建立学生轮流值日制度。
2.教师身着运动服、运动鞋,配备哨子、秒表等上课所需教具,提前到达集合地点迎候学生,仪表端庄,精神饱满。
二、准备部分
1.听到上课信号后,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教师跑步进入讲解位置,师生问好,教师做出勤记录并检查着装;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排在原所在列的排尾。整队要求快、静、齐,完毕后进行必要的队列练习,教师声音响亮。
2.教师要向学生简明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其中包括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主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
3.对因病、伤和女生例假等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应安排好见习或适当的教学辅助任务。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4.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合适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既要有4-6分钟的一般性热身练习,又要有为主要教材学习做准备的专门性练习。准备活动要符合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简便性的要求。
三、基本部分
1.善于运用示范、讲解、评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示范要正确、朴实、大方,示范方式要多样,应有利于学生观察;各种体育口令和专业术语的讲解要正确、规范、清晰和响亮;在教学中要时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进行激励和提醒,实施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表扬与批评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语言文明。
2.注重技术、体能与运用的三维融合,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要清晰,应有单一的技术练习、组合练习和主教材相关内容的游戏或比赛,辅助教材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并注意性别的差异,要认真研究教材的乐趣要素所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努力使技术、体能与运用协同发展。
3.课堂教学的场地布置、组织和队伍调动要简洁和高效。场地布置和教学管理还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并体现安全。分组练习,应安排学生干部或者相应的学生骨干负责,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4.在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方法和集体练习的基础上,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合作学练与个别辅导,提倡进行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做到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匹配,努力让每位学生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5.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要充分考虑教材中的危险因素,并认真预想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景,预设安全对策,备好安全保护方法,组织并教会学生进行互相安全保护;课中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注意安全,杜绝危险行为出现;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要熟知简单运动损伤的救治,如扭伤、擦伤等。
6.要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能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体育道德、文明行为、集体意识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7.要整理教材中的各种知识点,将有用的身体知识、锻炼知识、保健知识、安全知识、体育文化知识等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合理利用雨天或雾霾严重的天气进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传授,提倡使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四、结束部分
1.课结束时,要减小运动强度,做必要的放松练习,使身心逐渐趋于平静。
且做到放松内容化,让学生学会放松,养成运动后做放松整理的良好习惯。
2.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包括:
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练情况进行鼓励表扬或必要的批评;提示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布置适量巩固技能和增强体能的课外作业;进行礼节性的师生道别;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清点器材,并收回到器材室摆放好;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要求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
3.教师主动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的感受,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抓住课堂突出的亮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撰写教学反思。

——评价常规——

一、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测试项目选择要按照全面性原则,将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搭配,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学生可有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体能评价应尽量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二、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测试,测试项目根据学年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确定,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
三、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态度与情意评价,评价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进步情况为主。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出勤;学生服从集体的行为;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学生的开朗和自信;学生体育知识运用等。
四、知识、技能、体能的测试和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绝对性评价为主,同时应注意加强对相对性评价标准与方法的探索,加强学生对体育评价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多元评价。
五、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其中体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知识与技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态度和情意评价分值不高于总分的20%。
六、对学生考核成绩应及时进行登记,以等级制记录学生成绩,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定。

——课外活动常规——

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大课间活动、班(年)级体育活动和比赛、业余训练和校运动会等。
一、按照学校常规,根据校情和学情制订课外活动方案,在分管校长领导下,报请学校体育领导小组讨论,经校长批准,公布实施。由政教处、体育组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方案落到实处。
二、保证每位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活动时间,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拓展活动内容及空间,确保每天有25分钟以上的大课间活动时间,除每周三节体育课外,至少有两节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得移作它用,活动内容关注体能和兼顾运动兴趣的培养。
三、体育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统筹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场地、器材,配合带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比赛和活动。
四、体育教师根据本校的特色和自身专项特长组建校运动队,制订训练计划,并根据上级部门的竞赛计划,做好训练和参赛工作。
五、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校运动会,并组织开展各种小型体育活动和比赛,体育教师要做好各项比赛的报名、编排、组织与裁判等工作。
六、体育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遵守器材的借还规定和场地器材的维护保管制度,确保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进行。
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开发与利用校内外体育课程资源,可把一些有锻炼价值和受学生欢迎的新兴运动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引入学校体育。

附件1
课时计划参考格式

授课教师 学校
班级 人数 课次
教学内容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的
部分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组织


准备
部分

基本
部分


结束
部分



负荷预计 平均心率:

练习密度:


安全
提示


作业布置


教学
反思


附件2
常态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评价标准 等级
合格 优良
开始有队列 有队列队形练习 有新意、变化、趣味等
准备兼体能 有持续4-5分钟以上身体练习 有趣味、与主教材关联密切等
教材三个一 有单一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等。 组合和游戏合理、巧妙、有趣高效等
复习成环形 有练习、纠错、再练习、小结 纠错手段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放松内容化 有自主会做的持续3分钟以上的身体活动、游戏、操等 趣味性、教育性好
少讲需多练 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大于20%;全课练习密度大于50%。(新授课允许除外) 有以任务代替讲解示范的练习手段等设计
安全组织佳 教案中有安全提示;有常规、组织简单规范 组织、调动等巧妙

备注:合格标准作为底线,是日常体育课教学应该做到的;优良标准供教师自己掌握和参考,除此以外还有优秀课的其他因素需要教师合理把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